出国留学网精心为您整理了“2018中级统计师实务知识重点: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2018中级统计师实务知识重点: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1)基本核算表(2)国民经济账户(3)附属表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
2、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单位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外商对内的投资企业。不包括外国驻我国使领馆、我国对外投资企业。
3、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
4、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5、生产范围包括的三个部分: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都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6、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的价值,减去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生产者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7、机构单位的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法人单位。
8、常住机构单位分为的四大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9、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0、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1)生产法(2)收入法(3)支出法
1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12、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3、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工业总产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非营利性单位总产出等于经营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
14、中间投入: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得到的增加值叫做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15、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16、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7、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区别:生产单位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工作服装、差旅费等,属于中间投入。
18、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19、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20、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最终消费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居民住户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
2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存货增加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支出法核算中,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23、不变价生产核算方法的种类:(1)基年价格估价法(2)价格指数缩减法(3)物量指数外推法
●缩减法分为双缩法和单缩法。物量指数外推法分为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农林牧渔业采用的是双缩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用的是单外推法,其他行业都是单缩法。
24、国民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25、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是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领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的主要方法之一。
●投入产出表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6、投入产出表中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单个部门的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但单个部门的增加值一般不等于其最终产品。
27、资金流量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财产收入产生于各种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包括资金借贷产生的利息,股票买卖产生的红利,土地等资产出租形成的租金,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产生的使用费等。
28、初次分配总收入:是指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
●初次分配总收入包括劳动力报酬、土地租金、资本收入(利息收入、股本红利或未分配利润)、政府征收的生产税或支付的生产补贴。
●经常转移包括除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转移,其形式有收入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29、国际收支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30、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包括:(1)货物(2)服务(3)收益(4)经常转移
●货物的出口记贷方,进口记借方。
●服务的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服务的支出。
●收益的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表示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31、资产负债核算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出国留学网统计师考试推荐>>>